一行十三人悄悄回家,拿了件雨衣,推着自行车悄悄溜出门。

      一路上,他们只有一个话题,就是“大唐盔甲”。半年前,凌山从安顺带回山寨版“大唐盔甲”。

      头盔是藤编包胶外壳,泡沫衬里和塑料悬挂,甲衣外层是包胶竹片扎甲,里层是包棉布的发泡橡胶,护臂、护肘、护腿和护膝是硬胶外壳,衬里也是棉布夹发泡橡胶。

      即使是这样的山寨货,每套也花了他三百多人民币,穿不到一星期,甲片就被木刀斫碎得差不多了。

      第二天晚上,他们终于踏上369公路,在路边找了块较平整的地方,点起篝火围坐一圈。

      大家都很亢奋,幻想着即将到来的出道第一战,憧憬着即将到来的扬名立万,于是便有人提议起个响亮的队名。

      “林家,林家,林家十三少保。”凌豹紧张得结巴起来,他才十七岁,没经过大场面。

      “好名字,我赞一个!豹子你太有才了!”凌山喊道。

      大家也觉得这名号够响亮,而且够古典,符合当时的复古潮流,于是“林家十三少保”由此诞生。

      第三天中午,晒了半天的凌家十三少保又饿又渴,附近却没有店家也没有人家,凌山打了几次电话给韩水发,他还是那句车就到了,别走开。

      又等了四个多小时,终于看见浩浩荡荡的车队过来了,各式大大小小一百多辆汽车,皮卡、面包车、货车和工程车,甚至有大拖卡载着的推土机和钩机。

      领头的普卡上竟载着舞狮队,一路敲锣打鼓,车厢两侧拉着横幅,贴着“金富贵工程公司”大字。

      林家十三少保一跃而起,冲着车队拼命扬手欢呼。

      汽车一辆辆从他们面前呼啸而过,但除了车厢上小混混甩出的“小挤巴”、“尼玛的”和口痰,没有人理睬他们。

      林家十三少保不再欢呼雀跃,林山更是深刻领悟到,恨不得地上有条缝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