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轼兄,少年英才,才高八斗,名不虚传!”

    “能得如此殊荣,真叫我等歆羡,可喜可贺啊!”

    那叫苏子轼的儒生,却不是素衣儒服,迎风就倒的孱弱模样,反而是络腮胡须,身影魁梧,从人群中走出,接了天上垂下来的圣榜,例行公事一般地朝着众人拱了拱手还礼,径直就走了。

    众人见苏子轼居然全无高兴的模样,皆是嘀咕了起来。

    “成了十几万学子当中仅有的十名天选之人,万里挑一都不止了,苏子轼怎么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

    “是啊,本来还准备跟他讨场观海楼的庆功酒席吃吃,怎的这副丧气的模样?”

    不只是苏子轼,稷下学宫如今的祭酒,皇甫奇的继承者端木赐却是一点都不高兴不起来,

    别人不知道,端木赐却是清楚得很,这圣榜发文的顺序,乃是根据得分评定,从低到高发的……

    也就是说,十人中间,苏子轼只排在倒数第四名,也就是十名中的第六名。

    苏子轼是他手下最得意的弟子,对于经史典籍,百家著作,过目不忘,张口就来,而且往往写文独辟蹊径,鞭辟入里。

    是最有可能成为本届中土科举状元的人选。

    苏子轼平日里也是心高气傲,恃才傲物,只要自己占理,甚至连一些儒道长者都敢与他们辩论。

    颇有当年儒圣荀况,儒君秦枫的风范。

    如今才拿了第六名的成绩,他的脸色哪里能好得起来?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讨论比稷下学宫最强学子苏子轼还要强的人是谁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