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地区,都有能够满足顾客大块吃肉心愿的菜品。

    比如著名的东坡肉、红烧肉、坛子肉、咸烧白、甜烧白、条子肉、梅菜扣肉、香芋蒸肉、黄酒焖肉、瓦罐焖肉等等菜品,都是大口吃肉类的典范。

    但是这些菜在把子肉面前,都有点相形见绌。

    把子肉的个头实在是太大了,大到每一片重新改刀的话,至少能做一盘菜。

    甚至让一些比较节省食材的饭店来做,能做四五道菜。

    毕竟,一片标准的把子肉,都是半斤左右,而一道标准的京酱肉丝,才用四两肉丝。

    当然了,现在很少有菜品用这种标准来衡量了,大家更在意的还是菜品的搭配以及卖相,分量什么的都是其次。

    美食嘛,不仅仅是用来果腹的,也能用来享受。

    在这个范畴中,卖相就成了第一位。

    不过在一些比较市井的美食中,比如把子肉,卖相什么的从不是最重要的,甚至完全不重要。

    重要的是什么呢?

    是口感,是味道,是肉片的大小薄厚。

    鲁菜有很强的割裂感,比如把子肉这种,从名字到卖相再到吃法,都充满了市井气息,跟那些卖相十足的宫廷菜有着天然的区别。

    不过正是这样的区别,才让鲁菜更加接地气,也更加平民化,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只有这样,一个菜系才能长久的存在,才不会随着王朝的湮灭而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