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和赛里斯的战士们,把这样的决心传达给所有人。让大家准备接受即将到来的考验吧……”

    腓特烈的演讲以“先生,晚安,我们要么已经打败敌人,要么就永远见不着了!”结束,山坡四周,响起潮水般欢呼。

    “sieg!”

    “dersieg!”

    这是蓝衣普鲁士官兵的欢呼。

    “万胜!”

    “英华万胜!”

    这是红衣官兵的欢呼。红衣中,既有黄肤,也有白肤,甚至还有棕肤。

    “胜利不仅是普鲁士的,也是我们英华的……”

    岳靖忠也振臂欢呼着,可心中充盈的却是这样的念头。

    圣道四十二年,西元1760年7月,洛伊滕会战爆发,一方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和英华欧洲派遣军大都督岳靖忠所率的七万普赛联军,一方是奥地利卡尔亲王、道恩元帅和俄罗斯萨耳蒂科夫、鲁缅采夫所率的十三万奥俄联军。在这场会战之前,英华派遣军已跟普鲁士携手作战了半年多。

    英华所在的位面,历史走向已出现极大偏差,本该在1757年爆发的七年战争,延迟到1760年才爆发,而因英华的插手,这场战争从名义到实质上,都升级为一场世界大战,勿论东西史书,都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相称。

    历史大潮滚滚,有如江河改道,要将整个世界的历史全然扭转,不是一时之功。东半球变天时,西半球的历史走势还被惯性推着,继续朝原定的方向前进。

    腓特烈二世依旧领着普鲁士向民族自立的方向迈进,不惜撕毁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时签下的和平条约,玛丽亚-特蕾西亚一心恢复哈布斯堡神罗帝国的荣光,不列颠继续搞“欧洲均势”,法兰西继续谋求欧陆霸主地位,俄罗斯野心勃勃,寻找每一个可资利用的机会。

    但这惯性之外,另一股力量自遥远的东方而来,如狂风一般,不断驱散着盘旋在欧陆上空的血火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