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认不出移魂换体的师父本尊罢了!

    阅卷的大臣们也都是隔开的,不能相互通气,批阅要全靠自己的才华。

    好在杨小刀出的题都不难,自然科学、算术都是最基础的。京都大学的学生不会出错,他们也不用批,倒是可以趁机学一学。

    这次的考试主要还是在文章上,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古人写文章,不是凑字数,也不比辞藻华丽,而是表达思想境界。

    就比如这次的题目是“华夏”,看似宽松简单,其实一点都不简单。

    首先就是切入点,从哪个方向切入,决定了一个人的境界,就是看待事物的眼界。

    若是没有境界,哗啦哗啦的从三皇五帝写到夏后商周春秋战国,那就是罗列历史知识了,根本就谈不上有思想有境界。

    最好的切入点,自然是从前朝、本朝开始,分析当下,展望未来。

    要是哪一个能把现状说清楚,又设计出一个理想美好的未来社会,并分析下可行政策,能达到的务实目标,这样的文章就是满分文章。

    但是很可惜,一千多学生,入杨小刀眼的只有半篇。

    其它的全都境界太低,撑死也就做个六七品的地方父母官,非是安邦治国的大才。

    “李适,你去调查下这个苏伯耳,不要让人知道。”

    “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