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1章

    这件颂簋器型完整,制式极为美观。

    器身的主要纹饰是窃曲纹,窃曲纹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形图案,有的中间填以目形纹,在铜器上往往连接成带状。

    《吕氏春秋·适威》中提到:“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

    颂簋盛行于西周中、后期,春秋时仍沿用。

    窃曲纹是龙纹和饕餮纹的变体,窃曲纹卷曲的条状当是取形于夔纹、顾龙纹之身躯。

    但其构造、布局则不仅取形于诸种龙纹,而且借鉴了饕餮纹与上述变形饕餮纹图案构形手法。

    然而从总体看,窃曲纹的出现使以往庄严、神秘的动物纹解体,进一步促进了青铜器纹饰的抽象化与几何图形化,因而在青铜器纹饰发展史中有着重要作用。

    颂簋的窃曲纹中间是目纹,即眼睛的样子,整体呈“S”形,两端分叉,这是典型的西周晚期的样式。

    然而,这件颂簋最大的价值还是在于器物上密密麻麻的铭文。

    铭文十五行,多达一百五十二个。

    铭文大概意思是:周王三年五月甲戌这一天,周王在周的京城康昭宫。

    清晨,周王来到太室就位,宰弘陪同颂进门站立在中廷,史官之长尹氏授王的命书。

    周王呼史官虢生册命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