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现在,哪个区镇还没一台骏飞牌面包车了?

    这是经过刘弘毅特批的,每个区每个公社,都允许配车。公社配一台,区和正科级建制镇,允许配两到三台车。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配车是必须的。

    但县里不给钱。

    你要买车,可以,自己赚去。

    区里公社的国营企业集体企业搞得好,利润可观,留足发展资金,按比例上缴县财政之后,还有盈余,那可以买车,也允许有限度的提高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

    一句话,有本事吃肉,没本事喝汤。

    县里才不给你当保姆,不兜底。

    这些政策,极大地刺激了下边干部们的“创业激情”,大家争先恐后地搞企业搞项目,什么来钱就搞什么。

    刘书记虽然“小气吧啦”的,捂着钱袋子舍不得给钱,但他给政策,还给出主意。

    尤其是后边那一条,简直比直接给钱还要靠得住。

    凡是刘书记给你出的点子,你抓紧时间去落实,没有不赚钱的。

    真要是出现极个别的亏损情况,仔细查原因,绝对是你自己没落实好,不是刘书记给的点子不行。

    现如今,哪怕是最偏远的区镇公社,财政情况都比去年要好得太多了。

    基本上,全县所有区镇公社,全都实现了财政自给,不需要县里“发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