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弘毅当初建议搞起来的几个工厂,第一个就是饲料厂和配套的养猪场。

    不过那个饲料厂就建在阳沟公社附近,离阳沟农场比较近,养猪场也建在那里,所以穆元平把饲料厂和养猪场放在最后一站,和阳沟农场一起。

    先去城郊看了搪瓷制品厂。

    这是一个占地比较广阔的工厂。

    这也是刘弘毅给搪瓷厂未来预留的“最后”一笔资金。

    他很清楚,搪瓷厂这种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将来终归是要被时代淘汰的。但在目前,却是最适合楚州地区的工厂,可以解决不少回城知青和城市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

    关键生产的产品也能卖得出去,一部分出口创汇,另外一部分内销,完全不愁销路。

    未来几年,随着国家逐步实行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搪瓷制品这种日常消耗品的需求,还会进一步提高。

    搪瓷厂能够火上好些年。

    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才会逐渐落伍。

    这块地皮,在房地产大兴的将来也能卖个好价钱,足以解决很多问题了。

    搪瓷厂76年年底开始筹建,77年6月份正式投产,边生产边扩建,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主要生产搪瓷脸盆,搪瓷碗,各种型号的口杯。

    另外还有一个白铁皮制品车间,生产各种水桶,厨房用品。

    生产出来的搪瓷制品,质量很可以,关键图案设计得十分精美,少了几分土气,多了几分“时髦”,穆元平看得连连点头,拿起一只搪瓷脸盆仔细观看,笑着说道:“建国书记,这东西做得很不错啊,我们以前可用不上这么好的产品……”

    他的年纪大致和黄建国差不多,两人也有着类似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