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郎将荀棐已经先行去茅津渡以及毗邻的大阳渡防守,茅津渡和大阳渡对面的陕县,目前正集结着董卓进击雒阳的大军。

    但先前姬平已经将雒阳一带船只搜拢殆尽,黄河自古也没有水战。缺乏大型战船,料想董卓大军一时也是望河兴叹,以荀棐的沉稳带着三千人足以固守。

    而姬平将关羽这个猛将派去蒲津渡而不是北伐平阳。也是大有深意,因为蒲津渡是董卓大军最有可能渡河的地方。

    河东郡与关中接壤的三大渡口中,南面的茅津渡和风陵渡都是背倚中条山屏障,即便董卓千辛万苦渡河,也只是占领河东郡边界的河北县和大阳县,很难翻过重重叠叠的中条山进入河东郡腹地。

    而蒲津渡则不同,可以直入河东郡腹地,进击治所安邑。

    战国时,秦国数次伐晋。都是在蒲津搭浮桥渡河,包括后世的唐至元、明。凡秦晋间兵事,往往济自蒲津。为战守必争之地。

    所以,姬平需要关羽这个猛将镇守蒲津渡。

    而风陵渡,姬平沉吟了许久,交给了徐晃。

    这几日他与徐晃多有交流,徐晃虽然年轻,却很有头脑,对于很多军事和阵战见解比他还强,又极为勇武,不弱于张辽。

    在用人上迟疑不是姬平的风格,他当初敢用张辽,如今自然也敢用徐晃,当下任命徐晃为奉义校尉,从杨奉军和张辽军中各调了一千人,共两千人,交给徐晃统领,携带五日干粮,翻过中条山赶往风陵渡。

    至于后续的军粮调拨配备,交给了如今的河东太守卢植。

    看着徐晃被任以重职,贾玑眼中闪过艳羡之色,这自然瞒不过姬平的耳目,不过姬平敢果断用徐晃,却果断不敢用这贾玑。

    毕竟贾诩那老狐狸就在敌对方,姬平还不想作死。

    他们在赶往盐池,与此同时,天下各处也都有变故。

    最南面的长沙太守孙坚,三个月前响应讨伐董卓,这个江东猛虎一路北上,闹得风风雨雨。